社專聯第三屆周年成員大會邀請到黎永開先生、文孔義先生、林一星教授、林景怡博士等嘉賓分享關於跨境社會服務議題的見解與反思。
社專聯董事、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副總幹事文孔義先生表示香港與內地社會服務協同發展的歷程源遠流長,聖公會亦早在上世紀90年代便參與廣州及北京的社會服務與社工教育工作。
他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為兩地社會服務融合發展提供新的平臺及機遇,但相關制度有待拆牆鬆綁。他亦分享了聖公會參與2022年「補充勞工計畫」輸入外勞作院舍護理員的詳情及服務使用者的回饋,提出應進一步加強外勞培訓及建設外勞宿舍的建議。
社專聯董事、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林一星教授提出「跨境安老」是全世界通用的做法,大灣區安老亦能為香港長者提供多一個選擇,將香港安老服務的軟體及內地的硬體相結合,有助於提供高質素的安老服務。
他提出短中長期建議,包括解決就醫用藥問題、加強大灣區養老的宣傳、給予有意選擇去大灣區內地城市養老的長者作出決定的緩衝期、對跨境營辦養老服務的社會服務機構給予支援等。
社專聯董事、香港專業進修學校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主任林景怡博士提出近半年香港社會氛圍出現較大轉變,社福界同工及學生亦積極學習新精神。她指出近年社會服務人才需求增長迅速,提出可嘗試提供與傳統訓練模式不同的速成班,亦培養符合需要的照顧員等社會服務從業員。
她曾帶領的「疫情下社工學生的正向經驗圓桌對談」活動促進港澳與內地不同省市社工學生的交流及相互瞭解,青年學生在互動中融合,感受源於經歷,共同的經歷與體驗令青年社工走到一起。